一、培養目标
助産專業主要面向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具備熟練的助産與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和相應專業知識,在臨床一線從事助産工作,适應助産崗位需求(也能從事護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主要就業崗位有各級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畢業時取得全國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證書(三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一級)。鼓勵學生取得婦幼保健師、育嬰師、營養師、保健按摩師、刮痧師、康複治療師等資格證書。畢業當年通過考試可以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畢業後還可以取得助産服務技術合格證書。
人文工具課程: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特”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體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中國語文、大學生職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護士基本素養。
專業課程:正常人體結構、正常人體機能、異常人體機能、免疫與病原生物、護用藥理、遺傳與優生、助産技術、婦科護理技術、兒科護理技術、常用護理技術、急危重症護理、健康評估、内科護理技術、外科護理技術、精神與心理護理。
充分利用教學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實現任課教師與臨床教師一體、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一體、學習方式與崗位工作方式一體,不斷探索人才共育的新機制。推行“院校結合、醫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适應醫療衛生行業對助産人才培養規格的需要。
通過“識崗、練崗、臨崗、頂崗”實現能力逐步遞升,“識崗”主要由臨床兼職教師講座、實地參觀、真實崗位認知等方式感知護理崗位職責,明确學習目标。“練崗”是在學校的仿真實訓室内,通過反複練習,規範而牢固地掌握專業基本技術,通過綜合性仿真情境練習和虛拟訓練,學習将專業知識初步向崗位能力轉化。“臨崗”是結合《助産技術》、《婦科護理技術》等課程,将在實訓室難以達到效果的學習内容,安排在教學醫院與附屬醫院的産房、婦科、産科等崗位上身臨其境地學習。“頂崗”是在醫院完成以助産崗位為主的實習任務。
完善了以助産崗位能力需求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實施院校結合的教學組織模式,推行“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形成了“院校結合、醫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了《常用護理技術》、《外科護理技術》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及《助産技術》、《婦科護理技術》2門院級精品課程,開發了《婦科護理技術案例分析與實訓指導》、《助産技術案例分析與實訓指導》、《遺傳與優生》3本特色校本教材。與襄陽市婦幼保健院等市内教學醫院合作,完善了教學團隊的雙師結構。建成了能滿足學生仿真實訓和社會服務需求的助産綜合實訓中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就業率在90%以上,對口就業率在85%以上。
助産專業擁有一支團結奮進、紮實肯幹、勇于創新的優秀教學團隊,團隊結構合理,有學院優秀骨幹教師4名、首屆“紅燭”獎獲得者1名、“襄江能人”1名。團隊成員近年主持、參與省級、院級教科研項目10多項,主編及參編國家級、省級規劃教材及校本教材編寫20多本。
助産專業有優良的校内、外實訓條件。校内建設了高度仿真的婦産科檢查室、待産室、模拟産房、母嬰同室模拟病房、新生兒護理實訓室,有萬能産床、高級分娩模型、分娩機轉模型、胎心監測儀等高仿真實訓設備,以及骨盆測量儀、超聲多普勒胎心儀、新生兒遊泳池、新生兒暖箱、藍光照射儀等真實醫療設備,還有産前檢查模型、女性骨盆模型、胎兒全套模型、會陰縫合模型等。助産專業還與護理專業共用模拟病房、無菌技術實訓室、内科護理實訓室、外科護理實訓室、急救護理實訓室等。與校園僅一路之隔的市婦幼保健院、學院附屬醫院為助産專業開展床邊教學及課内見習提供了重要便利和保障,市内還有3家三級甲等醫院、3家二級醫院為本專業臨床見習及實習基地。